12年前,他们用砖瓦筑起城市天际线年后,他们在青山间孵出“共富金蛋”。村庄复兴路上,需求更多这样的“跨界玩家”,把工业思想注入乡土,让传统农业“破圈”成长。
在黄冈团风县上巴河镇的荒坡上,30万只蛋鸡住着恒温“阳光房”,吃着黄芪配方的“养分餐”,产出的鸡蛋乘着传送带直通香港超市——这是漆建平、邱凤娇配偶用12年写下的“山乡变形记”。从修建老板跨界养鸡,他们不只让200亩荒山变身“黄金窝”,更带动200多户乡民年增收超百万,硬核诠释“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
15岁离家闯练,漆建平在甘肃修建职业打拼成公司老板,妻子邱凤娇则把“乡村基因”刻进骨子里。2013年返乡,面临凤凰琴村连片荒山,夫妻俩嗅到机会:“国家惠农方针正热,咱有管理经验,何不把工地规范搬进大山?”
榜首把火烧得却不顺——首期60亩苗圃虽绿意盎然,却只能带动5人工作。“种树不如‘养金蛋’!”屡次调查后,夫妻俩决断转型:借力精准扶贫方针,豪掷200亩荒山建起全自动鸡舍,立誓“要干就干成职业标杆”。
“盖楼要拿鲁班奖,养鸡也得立标杆!”漆建平戴着老花镜检测饲料的身影,成了饲养场最动听的广告。
“月薪5000元,骑车10分钟上班,比进城打工强多了!”在鸡蛋包装车间,白湖岗村乡民卢松明四肢利索地封箱。现在,农场吸纳19户乡民工作,更经过“公司+农户”形式带动周边200余户开展饲养,户均年增收3万元。
从8万只到30万只存栏量,从3人工作到整村致富,漆建平却不留步:“下一年要建二期智能鸡舍,让‘富吉缘’飞出全国!”(通讯员陈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