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873号公告,批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我所家(水)禽遗传育种及标准化养殖团队主持制定的农业行业标准《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规范》(NY/T 4639-2025)正式发布,这是我所首次获批的农业行业标准,标志着我所在行业标准制定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悉,自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种鸡场主要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为核心的繁育体系,但是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种鸡集约化养殖水平快速提高,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短缺、蛋传疾病加剧等问题不断出现,种鸡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将种鸡自然交配(本交)与家禽智慧化层叠笼养相结合的本交笼饲养技术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省内外一些大型种鸡生产企业纷纷采用本交笼饲养模式生产优质商品苗鸡,并逐步推广至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鸡。然而,由于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缺乏相对一致的标准,各个企业采用该繁育模式的种鸡生产水平和繁殖性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因此,迫切地需要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提升我国种鸡良种繁育整体水平。
自2008年起,在詹凯研究员带领下团队将种鸡本交笼饲养关键研发技术列入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重点研究任务,结合种鸡生产方式转变的实际的需求,联合体系内外种鸡生产企业组织一系列研究。于2014年率先制定了我国首个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区域标准《种鸡本交笼饲养作业规程》(DB 34/T 2111-2014)。在此基础上,团队持续深入研究,于2018年获批立项农业行业标准《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规范》(任务编号:农财发〔2018〕46号201872)。项目启动后,以詹凯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标准制定小组,主持单位积极收集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规范的有关的资料,广泛开展调研和征集意见,组织召开标准预审会和终审会,经过反复论证与完善,最终形成了标准预审稿、送审稿及报批稿,历经6年不懈努力,于2025年1月正式对外发布,已在《安徽日报》报道。
该标准的制定凝聚了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内容涵盖了种鸡本交笼饲养的鸡舍建筑要求、本交笼类型和规格、种鸡要求、饲养管理要求、其他要求等多个角度,描述了相应的证实方法。该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丰富完善我国种鸡标准化、规模化、福利化繁育技术体系,提高种鸡生产水平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推动种鸡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保障家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