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标质院”)、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松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松滋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和当地企业代表汇聚湖北省松滋市,共同研讨推进《松滋鸡火锅制作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是松滋鸡产业链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松滋鸡历经300多年的繁育,啄山间虫草,饮天然溪水,因自然散养、体壮肉实、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成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
2018年,“松滋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20年,松滋市委、市政府印发《松滋市松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年)》,着力构建健全良种培育、生态养殖标准、精深加工产品质量、全方位渠道拓展营销、多方合作共赢经营的产业链五大体系,打造“松滋鸡”核心品牌;2021年,“松滋鸡”区域公用品牌和《松滋鸡养殖技术规范》发布;2024年,“松滋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以4.90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24年中国·湖北品牌价值”排行榜。
据了解,松滋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如种鸡质量不高、养殖技术不规范、质量管理落后、品牌培育乏力等。
为支持松滋鸡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其纳入2024年省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以公开对外招标的方式,聘请湖北省标质院作为第三方技术机构,为其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松滋鸡一直以外引品种为主,缺乏本地优质鸡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湖北省标质院质量提升项目组积极地推进院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推动松滋市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江汉鸡保种、育种等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的松滋鸡地方品种。
在养殖技术方面,项目组大力推广精细养殖模式,引进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主推技术“蛋鸡‘155’层叠笼养技术”与“地方鸡高值化原生态养殖技术”。通过精细饲养管理、精准环境调控等技术措施,充分挖掘松滋鸡遗传潜能,让松滋鸡长得壮、多产蛋,增产增收;同时,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精准饲喂,减少浪费。目前该市养殖企业每天可节省饲料开支近8万元,节本增效明显。
在疫病防控方面,项目组制定鸡支原体“三检、二防、三替”防控技术方案,加强监测、生物防控、减抗替抗,提高松滋鸡成活率、产蛋率以及蛋品质量等;结合“全进全出”、严格消毒、定期驱虫、科学用药等方法,做到疫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早治疗,高效防治鸡螨虫病,减少感染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等级,增加销售收益。
项目组深入调研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的方式,一对一把脉问诊,点对点提质增效。服务团队累计4期37人次深入村组,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8个公司可以提供可行实用技术15项,支撑1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重点提出精准饲喂、种蛋孵化率提升、鸡支原体病科学防控、鸡螨虫病高效防治4项攻坚克难技术,累计提质增效7183.71万元。
同时,项目组结合链上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与行业发展现状,制定《松滋土鸡火锅》《松滋鸡火锅制作规范》等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用严谨的标准确保松滋鸡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项目组深入挖掘松滋鸡产业与松滋文化的联系,支撑松滋鸡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松滋鸡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形象;挖掘链上企业技术优势,推动企业对标国内先进性标准,参与“湖北精品”培育行动,打造企业产品品牌。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体系,树立松滋鸡特有品牌形象,着力推进松滋鸡品牌建设。
据介绍,目前,质量提升项目组与地方政府正在大力优化畜牧产业布局,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松滋鸡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