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排乡坐落会昌县西南部,这儿四面环山,丘陵崎岖,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城镇。面临工业项目少、村庄复兴人才匮乏、发动资金不足等问题,高排乡近年来施行能人返乡举动,鼓舞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民营企业家等各类能人返乡出资兴业,完成创业回乡、资金回流,助力村团体增收和大众致富,激活村庄复兴新动能。
2月8日,室外寒气袭人,但在高排乡山口村的江西康源塑胶有限公司出产车间内,却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场景。
乡民余彩娣和搭档正在出产线上繁忙,她将一个个刚从机器上产出的塑料杯进行收拾打包。
“我在这儿上班,每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薪酬。”余彩娣和记者说,得益于村里的能人返乡办厂,她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余彩娣口中的能人,是从广东返乡创业的钟伟财。“上一年2月,我回乡省亲,高排乡党委政府热心约请我返乡创业,我也早有此意。”钟伟财和记者说,令他感到暖心的是,当地政府的服务很周到,从厂房用地,到公司制造用水用电等,都在最短的时刻内保证到位,当年2月在村里建厂,6月就投产了,并且当地政府还帮着招工。
钟伟财算了一笔账,仅厂房租金一项,与广东比较,每年可省下40万元以上。今年春节期间,钟伟财决议新增两条出产线余名乡民工作。
曾在外展开的曾乐乐,是高排乡云雷村人,看到当地政府发布的农业种养招商信息后,抱着问一问的主意进行了电话咨询。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接到电话后,高排乡政府第一时刻给他安排“1对1”服务,不只有工作人员解说饲养方针,还实地伴随他选址、测绘,展开联审联批,仅一天时刻就完成了办厂手续。
“我办的养鸡场,采纳‘公司+农户’的运营方式,现在每年出栏9万羽肉鸡。”曾乐乐和记者说,老家的营商环境不比外面差,还有政府全力支持,返乡创业更有底气。
在高排乡,像钟伟财、曾乐乐相同的能人不在少数。当地政府经过方针鼓励、服务保证等行动,出台借款担保、借款贴息等一系列方针,引导能人返乡兴工业促工作。到现在,高排乡已引回能人52人,带来30亿元资金,其中有省“专精特新”企业2个。
跟着能人返乡,带来一个个工业项目,高排乡的村团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现在全乡7个村的运营性收入均超40万元。
村团体的家底厚起来,改变了村团体“有心干事、没钱就事”的局势。“村里安装了路灯,晚上不必摸黑走路;出门便是水泥路,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谈及村里的改变,高排村的钟大爷脸上难掩高兴。
乡民的美好账单越来越厚,是高排乡激活能人资源强村富民,让大众日子越来越甜的一个缩影。
高排乡党委书记刘震阳介绍,高排乡不沿边、不靠海,人才、资金、交通等均没有优势,在村庄复兴过程中,不只缺人才,还缺资金。经过引能人返乡,发挥能人集体实力强、门道广、有情怀等优势,完成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办成了一件件民生实事。例如,在能人的全力支持下,高排乡有了教育基金会,共筹措善款350万余元;整合返乡能人征集资金130余万元,建成了高排书香馆;成立了高排乡商会,吸纳高排籍本地或在外企业50余家,打造了携手创业、协作共赢的渠道;在高排乡商会的带动下,能人们捐资10万余元,置办路灯70余盏,护航高排乡主干道沿线余名学生安全出行。
此外,返乡能人还热心参加到底层管理,例如,利用在村里的声威,化解乡民对立胶葛;面临陈规陋习,他们带头婚事新办、凶事简办;在孝老敬亲方面,不只关怀村里白叟的日子起居,为他们排忧解难,还安排各类慰劳活动,给白叟送温暖。
刘震阳表明,高排乡将逐渐优化能人返乡出资兴业环境,让更多在外能人想回来、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一起做大做强肉牛、脐橙、烟叶、蔬菜、白金柚等工业,让展开盈利惠及更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