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罗马、希腊、拜占庭、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等势力曾先后统治这里。
腓尼基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黎巴嫩”一词就来自腓尼基语,意为“白色”,指的是黎巴嫩山脉上白雪皑皑的景象。
黎巴嫩山脉的西边,沿着地中海东岸分布着一大片平原地区。而在黎巴嫩山脉和前黎巴嫩山脉之间,夹着一条狭长崎岖的贝卡谷地。贝卡谷地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非大裂谷从土耳其南部一直延伸到非洲的莫桑比克,是全球闻名的壮观地貌。
贝鲁特是黎巴嫩首都,具有国际都市的风范,这里的美食和葡萄酒在世界上颇具名望。黎巴嫩人民普遍教育程度高、视野广阔。黎巴嫩是一个集传统和现代于一身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美景,而它也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神秘旅游胜地,很值得探索。
马龙派基督徒在黎巴嫩占相对多数,逊尼派和什叶派也人数众多,此外黎巴嫩本土的德鲁兹教派也有不少的人口。数十年来,许多巴勒斯坦难民从约旦逐渐涌入黎巴嫩,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改变了这里的人口结构。此外今天在黎巴嫩仍有极少数的犹太社区存在。
建国后曾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内战,各个宗派相互攻伐,国民经济因此大幅倒退。战后的经济危机和贝鲁特港口大爆炸等事件,使得黎巴嫩从原先的中高收入国家变成了一个社会管理失序的地方。同时由于有自己独立武装力量的
是地中海东岸山峰,几乎纵贯黎巴嫩全境的山脉,与地中海岸平行延伸约240公里(150哩),北端突入叙利亚。代赫尔拜德尔(Dahr al-Baydar)山口以北为最高、最宽的北段
山口以南段缩狭,海拔1,520∼1,820公尺(5,000∼6,000呎),至黎巴嫩南部被274公尺(900呎)深的利塔尼(al-Litani)河谷切割。该山西侧卜舍里(Bsharri)以东有著名的黎巴嫩雪松残存林。山脉的中、下坡有灌溉农业,其海岸一侧多种植油橄榄、杏及苹果等。
加利利高地相连。平均海拔2,100米,其中绍达峰海拔3,088米,为地中海东岸山区的最高点。风景优美,为夏季游览、冬季滑雪胜地。卡迪布峰山麓有古代残留下来的黎巴嫩杉树,为一名胜。全长169公里的黎巴嫩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黎巴嫩全境,而黎巴嫩山东侧与叙利亚边境的东部山脉之间还形成了长达177公里、宽9.6-16公里的贝卡谷地;
利塔尼(Litani)和奥龙特斯(Orontes)两河伸延,距首都贝鲁特约30公里,地势起伏,南北长约150公里,平均宽度为16公里。主要城镇包括以出产葡萄和枣酒闻名的札赫勒(Zahlah),有多处著名罗马时代遗迹的巴勒贝克(Baalbek)和里亚格(Riyaq)。20世纪後期,贝卡为叙利亚人与某些黎巴嫩人之间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军队与以色列人之间不断发生小规模战斗的地方。公元前1400年,腓尼基人将之称为“上帝之所”
“通向文明的走廊”。又是战争多发之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82年以色列空军向贝卡谷地发起的那场空战(贝卡谷之战),摧毁了叙利亚的19个苏制 SAM 导弹连。1982 年 6 月,为了彻底根除越境恐怖活动,以色列派遣地面部队进入黎巴嫩,行动代号“加利利和平”(Peace of Galilee)。事件的发展正如以色列事前所估计,从黎巴嫩蔓延到周边地区,演变为多边冲突。总指挥就是沙龙,以美制F15、F16战斗机为主力,击毁击伤了87架叙利亚和黎巴嫩空军装配的苏联制米格-21、米格23等型号战斗机,从此F15战斗机扬名天下。
安提黎巴嫩山脉,沿叙利亚-黎巴嫩边界延伸,与黎巴嫩山脉平行。两山脉之间隔有贝卡(al-Biqa)谷地。安提黎巴嫩山脉位于黎巴嫩东部边境,平均海拔约2500米,宽约18公里到63公里。有数座山峰高2,400公尺(8,000呎)以上。因坡陡和有石灰岩洞穴,加之土层薄瘠,人烟稀少,经济上仅适於牧业。黎巴嫩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黎巴嫩和叙利亚历史上都属于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在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
受山脉阻隔,黎巴嫩慢慢的受到欧洲基督教国家的影响,在经贸上和欧洲国家联系日益紧密
基督徒数量仍占总人口的40%。奥斯曼帝国时期,为便于统治,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在黎巴嫩成立了新的行政区,将黎巴嫩和叙利亚正式剥离,不过奥斯曼帝国驻大马士革总督,仍然控制着黎巴嫩的赋税。奥斯曼帝国瓦解后,黎巴嫩和叙利亚都成为了法国殖民地,法国起初将叙利亚和黎巴嫩一起管理,设置了法属叙利亚殖民地。后来考虑到黎巴嫩基督徒比例比较高,法国设立了大黎巴嫩州,名义上仍归法属叙利亚殖民地管辖,但法国给予了大黎巴嫩州很多自治权。
构成了黎巴嫩境内的四大地理板块,这四个板块之间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从海拔落差上看,黎巴嫩最高点在黎巴嫩山脉的索达,高度为3088米,黎巴嫩山脉的整体高度也超过2500米。这样高的海拔,距离海岸的距离也就几十公里,使得高度差格外显眼。黎巴嫩的沿海平原为温润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但在黎巴嫩山脉和前黎巴嫩山脉顶部,即使在夏季也有白色的积雪,从卫星云图上看非常显眼。此外,由于高大的黎巴嫩山脉阻挡了来自地中海的绝大部分水汽,使得黎巴嫩东部地区即使在中东也算是干旱之地,不利于人口生息繁衍。黎巴嫩全境有16条河流,全部无法通航,其中13条河流发源于黎巴嫩山脉流向地中海,3条发源于贝卡谷地。
黎巴嫩总统的职位由马龙派基督徒担任,逊尼派担任总理,什叶派担任议会的议长。而作为什叶派的主要力量,
作为一个政党,与其他党派联合,在什叶派人口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也经常在议会选举中获得议员和部长席位。按照惯例,每一届黎巴嫩政府都会保留至少2个部长职位给,如果算上的政坛盟友,他们掌握的部长席位已超越三分之一,在政府内部拥有否决重大决议的能力。农业部、青年与运动部、工业部、公共就业和交通部等部门常年被把持,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从军事上讲,的武装实力远超黎巴嫩的正规政府军
。除了长年与以色列作战以外,武装力量还热情参加周边区域的政治角力。在黎巴嫩国内一些偏远地区,还会在政府管理能力缺失的区域内提供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使他们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威望极高。一方面在黎巴嫩政府内部拥有很大影响力,另一方面独立于政府开展民生保障和军事行动,这样的“双重性格”也让黎巴嫩的内政外交变得格外复杂。
,是不是有点眼熟?这可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域啊!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最适宜人类生活的气候之一,黎巴嫩就是,年均气温21℃,但即使在最炎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才32℃,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也有11℃;同时黎巴嫩年降水量也达到750-1000毫米,堪称中东降水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高大山脉能够有效拦截海洋暖湿气流,很容易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而黎巴嫩境内的高大山脉,也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其降水充沛的优势,山区年降水量能够达到1500毫米以上,即使地处背风坡的贝卡谷地,年降水量也有380-630毫米,高于中东大部分地区。丰富的降水,也让黎巴嫩有了更多的“想不到”:
;山地众多,降水充沛,植被覆盖自然十分好。拥有1433平方公里的森林,全国森林覆盖率居然超过了14%?与此同时,黎巴嫩境内也不存在沙漠戈壁,是中东地区罕见的没有沙漠戈壁的国家;而沿着黎巴嫩山分布的舒夫生物圈保护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是中东以及东地中海区域最大的保护区之一,当中的黎巴嫩雪松高度达到4米,可存活1000年以上,是世界有名的树木种类;全国有8个自然保护区,除此以外还有24个自然景点、12个保护林等。
3.想不到黎巴嫩居然是广受欢迎的旅游国家,旅游业成为其支柱产业;除了气候舒适,环境宜居,由于境内高大山脉遍布,当冬季出现降雪,黎巴嫩高海拔山区的积雪能持续差不多半年,也是中东非常罕见的拥有雪山的国家;积雪融水不仅为炎热干燥的夏季提供水源,更能吸引大量游客,再加上黎巴嫩一些城市历史悠远长久,比如首都贝鲁特,就以文物古迹众多、城市建筑风格独特、气候宜人闻名,被称为中东的“旅游中心”
所以,旅游业也成了黎巴嫩重要的支柱产业,全城探秘查找资料后发现,2018年,黎巴嫩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190万人次,旅游业产值达到104亿美元,占其全国GDP的19.1%,旅游业就业人数达到14.43万人,占到全国的6.7%;到2022年,其接待游客数量又恢复到120万人,其中超过54%来自欧美国家,由此也能看出黎巴嫩旅游业强大的恢复能力。
农牧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食品加工产业如此发达;在中东地区,农牧业是个稀罕玩意儿,毕竟区域内气候干燥、沙漠遍布,发展农牧业的条件真不咋地;全国可耕地面积达到2480平方公里,牧场面积3600平方公里,加起来超过6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其全部国土面积的58%;
尤其是贝卡谷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是黎巴嫩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小麦、水稻、玉米、蔬菜以及水果等农作物大量种植;黎巴嫩也发展出了发达的食品加工业,全国拥有超过1200家食品公司,产品大量出口至其他阿拉伯国家,截止2020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2.6亿美元,占黎巴嫩全国GDP的4%,占黎巴嫩制造业总产值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