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5日电(记者魏婧宇)在内蒙古武川县白彦山村,一群群土鸡在山林间散步,不时垂头捉几只虫子吃,有的土鸡还扑棱着翅膀跳上树枝。
白彦山村以养鸡为首要工业,十几年前家家户户都是会集饲养,看到这种散养鸡,乡民们会说“这是不明白技能的人这种养法,小鸡苗撒在外面就不管了”。现在,乡民们了解到生态养鸡的优点,根本都开端散养“散步鸡”。协助乡民改动饲养思路的,正是武川县山林虫草鸡饲养专业协作社创始人姜平和。
“散养不是随意养,而是以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办理,何时放到山林中,何时收回来会集饲养,小鸡除了吃虫子还要补喂什么饲料,都是有考究的。”姜平和说,山林放养的鸡以虫草为食,夏秋季可节省饲料30%到50%,鸡群回归自然后质量更好,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散养的鸡每只能卖100多元,产的绿壳鸡蛋每斤15元,是一般鸡蛋的3倍。
姜平和是白彦山村最早的养鸡户,1991年创办了村里第一家肉鸡饲养场。近30年来,他不断探究新的饲养方法、提高饲养技能,成为家喻户晓的饲养大户。他还带动贫困户展开生态饲养,将自己探究出的新饲养技能、培育的优秀土鸡种类共享给贫困户,协助贫困户家的土鸡“飞”出穷山窝。
2017年,姜平和成为呼和浩特市的科技特派员,开端体系性地在武川县及周边展开饲养技能培育和练习,带动更多贫困户养鸡。只要高中学历的姜平和,成为乡民们心中的“鸡博士”。
姜平和总说:“养鸡看上去一般,但也离不开科技。”他开端养鸡,正是感受到科技对饲养的重要性。1985年,19岁的姜平和高中毕业回到家园。不知道做些什么营生的他,从一篇科技报导中得知,有一种新种类肉鸡,能每月增重2.5公斤,两个月出栏。“真有这么好的肉鸡吗?”将信将疑的姜平和找朋友借了5000元,购进鸡苗开端肉鸡饲养,几年内饲养规划逐渐扩展,还办起了规划化饲养场。
2006年,姜平和发现传统的饲养方法已不可以满意商场上对绿色禽蛋食物的需求,实验比照几种饲养方法后,找到了生态放养与棚圈饲养相结合的方法。“武川县地处大青山北麓草甸草原内地,散养鸡以野菜、草籽、昆虫为食,再依据不同的成长阶段补喂饲料,培育出绿色又优质的土鸡。”
散养鸡推出后很受商场欢迎,渐渐的变多乡民开端找姜平和学习这种饲养方法。为了帮更多乡民科学饲养,姜平和于2009年景立了武川县山林虫草鸡饲养专业协作社。现在入社社员141户,带动白彦山村及周边村镇的农户近600户,每年帮农户出售鸡蛋5万多斤、活鸡5000只,饲养户户均增收约5000元,协作社的禽蛋产品已取得国家绿色认证。
作为科技特派员,姜平和简直每个月都要到各村的饲养场展开饲养技能讲座。进入冬天后,他进行了一系列怎么保证土鸡顺畅过冬的讲座。
12月初,在庙渠子村的村部内,40多名饲养户围着姜平和等科技特派员,询问着冬天怎么增加产蛋量、怎么防治疫病、怎么在大雪封山时将鸡销往商场等问题。
“冬天要给鸡补光,现在天黑得早,老哥你家鸡舍比较暗,光照少影响产蛋量。”
“大娘您不需求过多的忧虑卖鸡的问题,现在协作社和电商协作,现代物流方法能使咱的鸡‘飞’到全国各地。”
温暖的村部内,姜平和和乡民们热烈地讨论着养鸡的事,言语中流显露对未来的期望。
姜平和说,协作社方案2020年饲养山林虫草鸡50万只,年产值5000万元,完成赢利1500万元,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